(歷史劇本) 作者:于百成 謝景峰
人 物:巴 海----寧古塔將軍。 海 塔----寧古塔副都統。 傅 格----寧古塔副都統。 師 爺----將軍身旁文職人員。 (吳兆騫,張縉彥,楊越及百姓、兵丁若干人。)
主持人:寧古塔是清祖所居之地,是清統一東北,入主中原的根據地,是平叛安內、抵御外 敵的北方重鎮。在寧古塔的歷史上,巴海是第四任昂邦章京、第一任寧古塔將軍, 在率軍抗俄入侵的多次戰斗中戰功顯赫,同時又是將寧古塔舊城遷至寧安新城的開 拓者。 1664年5月,沙俄又一次侵犯我黑龍江下游領地,巴海將軍聞報即刻率師出征討 伐沙俄,并取得節節勝利。(主持人下場) (開場音樂起---合唱隊員分布在臺兩側,隨音樂唱起詩人吳兆騫的詩句《奉送巴大 將軍征羅剎》“蒼茫大磧旌旗行,屬國壺漿夾馬迎。料知寇兵鳥獸散,何須轉斗催 連營!
(地點:寧古塔舊將軍府) 主持人:巴海將軍率師征伐沙俄凱旋而歸,歡樂之中府址又一次遭受了暴雨山洪的襲擊, 房屋倒塌,路基被毀,給軍民帶來了嚴重的危害。) (巴海上場、侍衛兩旁待立、師爺立于堂邊) (背景音樂曲一起) 巴 海:沙俄犯烏龍,萬眾恨難平,旌旗舞動平大野,黎民得安生;叵肫鹞野秃,自繼父 任以來,多次抗擊沙俄犯匪,平亂定邊,深得民心。但城中年年水患實在是讓人糾 結,心緒難平。(來回踱步) (海塔上場禮拜巴海將軍) 海 塔:啟稟將軍,各旗將士正在抗洪救災,疏通道路,轉移災民,排水除患,一切轉危為 安。 巴 海:海都統請起。 海 塔:謝將軍。 (傅格上場禮拜巴海將軍) 傅 格:啟稟將軍,受災難民的食宿全部安排妥當,外支毳帳、集中野炊,一切可無憂。 巴 海:傅都統請起。 傅 格:謝將軍。 巴 海:二位都統掌事我自放心,年年的洪水泛襲讓兵丁婦孺備受苦難,如常此下去,我 們上對不起皇上,下對不起子民,罪孽啊--------。 海 塔:將軍不必著急,俗話說:兵來將擋、水來土坉,老祖宗在此興兵開疆,即是我們的 根基又是我們的福分。每次的洪水泛濫,雖然是遭受一些損失,但我們總還是抗 過來了,請將軍不要過于自責。 傅 格:將軍,寧古塔地域遼闊山高水長風光秀麗,我們何不找一個地勢高而坦平,不受 水氣的地方去住呢。 師 爺:將軍,二位都統說的都在理,但任何事物都沒有一成不變的。祖宗留下的風水可 以 保護但也會被自然所破壞。寧古塔城北臨海蘭河,每年秋季河水泛濫,淹沒房屋, 生靈涂炭,人們還要乘船出入,飽受水災之苦。大人是否考慮找一塊風水寶地, 再建一座新城,我們全部搬遷過去。 傅 格:說的好,我也正有此意。咱們現在這座城池原為佐領駐地十分簡陋,如今咱是將 軍衙署,駐守著這么多八旗兵,還要屯集糧草,確實顯得狹小。再加上海蘭河水 年年泛濫對我們出兵迎敵多有不便。 海 塔:如此說來甚好,我怕圣上知道后會怪罪我們的。 傅 格:這------。 巴 海:諸位,大家說的沒錯,我們年年在此遭受水患,民怨太重。倒不如遠離水患,就 選上一塊風水寶地重建一座新城,即讓大家擺脫了洪水的威脅,又便于我們迅速 出兵抗擊沙俄入侵。至于皇上那邊,我會向圣上奏明的,請大家不用擔心。 眾 人:將軍英明。哈、哈、哈、哈------------(眾人互視大笑) 師 爺:將軍,如果出外尋址,不如我們帶幾個“七子之會”的流人,幫我們看看風水如 何? 巴 海:好,那我們就請江左奇才吳兆騫,河朔坦公張縉彥,還有那個做買賣的楊越。近 期擇日一同隨我前往。 眾 人:嗻。(燈光轉暗,眾人下場)
(地點:外景山嶺之上) (轉場背景音樂曲二起:合唱“翻山嶺江河行,馬蹄踏滅五更燈,為安百姓建新 城, 不畏溝豁萬仞峰。) (眾人上場登山遠望) 張縉彥 :將軍您看(手指前方)這里四面環山、地勢高亢、東有石崖、松檜蔥郁。 楊 越:西側長嶺、如蛇盤山,冬夏不涸、山下靈泉。 吳兆騫 :依山傍水大平原,河水蜿蜒繞其前,南通盛京松疊翠,北鎮沙俄定邊關。 眾 人:好地方,真是好地方。 巴 海:諸位,大家連日奔波勞累十分辛苦,但我們終不虛此行,這里就是我們要找的寧 古塔新城城址。此地群山環抱,南北通透,地面高坦,草肥林茂,忽爾哈河纏繞 其中,萬畝林海遮風擋雨,好一個風水寶地所在。海統領 聽令-------- 海 塔:末將在。 巴 海:回營后,組織勘察設計人員來此地勘探設計,立標定點,城池要比舊城大四倍, 內城和外城比例要適中。外城為土城,讓官兵及民眾居住,設東西南北四門。內 城為木城,設將軍府衙,將軍、都統等人在此居住,建東西南三門即可。 海 塔:嗻。 巴 海:傅統領聽令-------- 傅 格:末將在。 巴 海:回營后召集各路能工巧匠組成隊伍待命,明年開春全體官兵一并開赴此地,主副 將身先士卒,開工建城。 傅 格:嗻。 巴 海:三位先生,你們雖是戴罪之身流放我寧古塔,但我從來不把你們當犯人。希望你 們在這里人盡其才,讓關內的中原文化在寧古塔得到弘揚。你們可以寫詩作賦, 開館授徒,設鋪經商,幫我出謀劃策。這次建新城你們要各盡所能,協助我們把 新城早日建好。 吳張楊 :嗻。(燈光轉暗眾下場)
(地點:寧古塔新城城址) (音樂曲三起,主持人上場,音樂中時有伐木、擊石、夯土、口號聲等。) 主 持人:清康熙四年,也就是公元1665年4月,巴海將軍與二位副都統,率全體官兵及能 工巧匠開赴建設寧古塔新城的戰場。他們身先士卒,群策群力,支毳帳,考工程, 筑城墻,建城門,伐木結茅,士氣高昂!办浩於堕L空,山河號角鳴,不畏寒苦筑 新城,寧古塔安寧!苯涍^一年的苦戰,寧古塔新城終于建成了,清康熙五年即公 元1666年4月,巴海率將軍衙門全體官兵及全城百姓,從舊城的寧古塔遷到新城。
(吳兆騫,張縉彥,楊越與百姓攜帶禮物上場,到將軍府去感謝巴海將軍及二位都 統。巴海將軍與二位都統出府相迎,互致敬意,鞭炮聲,歡呼聲此伏彼起,全城 一片歡騰。) 主持人:寧古塔新城在今天寧安市寧安鎮內,它經歷了350年的風雨歷程,在流人文化的影 響下,經過勤勞勇敢的寧古塔人不懈努力,使寧古塔新城一次次改造翻新,由原 來的石木茅坯結構改建成了青磚瓦結構,并給后人留下了望江樓等一大批古建筑文 物,傳承后世,豐碑永存。 (結束曲合唱:寧古塔遷新城,天地人和萬事興,鎮邊安民祥和順,千秋萬代惠蒼 生。)
(全劇終)
(為紀念寧古塔新城建成三百五十周年而作)
|